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23年7月 第7期>> 正文

5.jpg

赵家军:人才强院,服务为民

来源:中国卫生 发布时间:2023-10-18 字数:2546

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在全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抓住山东省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试点机遇,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聚焦全省医疗健康产业布局,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增量提质,人才创新创业驱动力持续激发,国字号、省字号一流科研创新平台稳步建设,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该院人才建设有哪些亮点举措?日前,《中国卫生》记者采访了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

人尽其才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中国卫生》:2018年您出任院长以来,曾在多个场合谈到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问题,您为什么如此关注人才队伍建设?

赵家军:所谓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发展也是这样,一是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二是要适当地引进人才。

过去很多年,不少医院有论资排辈的传统和惯性,很多有才干的年轻人没有及时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医院没能充分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大家充满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提供必要的待遇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人才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打通上升的通道,让他们看得到发展的前景,有奋斗的动力。

具体来讲,人才评价体系是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尽其才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医院加大职称改革力度,改变人才评价方式,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的有效衔接,真正发挥职称评审作为指挥棒的引导作用。

2018年,医院作为山东省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破除唯科研、唯论文、唯资历的障碍,防止出现评审标准“一刀切”现象,首次提出人才分类评价及聘任办法,采用“双纬度评价”和“双通路成长”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双纬度评价”是从专业维度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维度对医疗、药学、护理、医技、研究领域的专技人员分别设定相应的岗位任职条件,将人才成长路径分为临床型、临床科研复合型、科研优势型、专职科研型4类,分别设定不同的岗位任职条件,促进各级各类人员成长成才。

“双通路成长”是为工作在临床岗位上科研能力强、论文及承担课题方面有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研究系列和卫生系列双轨道晋升通路,发表高分SCI论文并承担国家级课题的人员可打破现行卫生系列任职条件中的年限规定,被破格聘任为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其原晋升系列满足规定年限后晋升。

《中国卫生》:您提到要破除“唯科研、唯论文、唯资历”的障碍,那么,具体是怎么破除的呢?

  赵家军:医院出台了《山东省立医院岗位聘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做到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细化指标来评价,加大客观指标所占比例。比如,对于科研优势型人才,更多关注发表论文数、申请科研项目数等指标,对临床型人才更多关注患者满意度、同行评价等。此外,医院将人才评价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在业务系统内提取客观数据,减少主观因素对晋升的影响。

针对有的医生临床水平较高,但在科研和论文方面存在短板的情况,医院把他们作为临床型人才培养,没有科研成果和论文,同样可以晋升主任医师,让他们能安心锤炼临床技能,为患者看好病。

数据显示,近5年,医院新增正高级职称398人、副高级职称981人;新聘任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102人,临床优势型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2人,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

搭建平台

打造“一院一园三站”

《中国卫生》:如果说搭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激活了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吸引优质人才加入,补上医院学科建设的短板?

赵家军:人才培养和引进一定要瞄准山东乃至中国未来5~10年的社会需求,做好系统规划、学科布局。比如,近几年医院在儿科、麻醉、重症医学领域引进了不少人才,给予这些学科政策支持,这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体现了公立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百姓需求的根本宗旨。

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医院着力搭建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2023年获批“内分泌糖脂代谢与脑老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医院在院内搭建“一院一园三站”平台,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一院”即临床研究院,下设眼耳鼻喉等14个研究所。近5年,先后有1000余名研究生在临床研究院工作学习,极大地支持了各学科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一园”即科教园。2014年,医院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的科教园区项目,涵盖了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图书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组织样本库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科教园整合优化了分散的科室资源,实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三站”即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把医院优秀中青年人才送到院士所在单位深造,同时邀请院士驻站培养医院优秀人才。近5年新入站博士后65人,在站人数比2018年增长83%。

医院还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创中心展开合作,优势互补,极大缓解了专职科研人员及科研用房紧张的局面。

近5年,医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28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4项;新增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等科研平台18个。

夯实三基

提升临床能力

《中国卫生》:作为大学的教学医院,医院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您认为,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工作?

赵家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对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也必须要加强。近年来,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很多人在瞄准前沿的时候,忘记了夯实基础,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学习技术而学习技术。其实,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使命还是要培养能看得好病的医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校内营造一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摒弃浮躁功利的学风,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应具有前瞻性,瞄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好规划,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此外,我们也应该重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医院管理是一门学问,做好管理并不容易,培养管理型人才同样需要久久为功。近年来,山东省立医院特别重视培养管理型人才,这些人已经成为推动医院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

  (来源:《中国卫生》)